合肥市科技创新指数逐年攀升 2021年增幅达到47.6

时间:2022-10-29 19:29:52       来源:合肥在线

近年来,合肥推进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,综合创新实力显著增强。记者获悉,合肥市科技创新指数逐年攀升,2019年为234.1,2020年提高到331.6,2021年达到379.3,2020年、2021年的科技创新指数增幅分别达到97.5、47.6。

创新指数的持续增长,源于合肥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的落地。具体有哪些?一起来看看!

创新推动“一盘棋”

这些年来,合肥持续推进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,综合创新实力显著增强。数据显示:自2012年以来,合肥主要创新指标大幅跃升。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%增长到14.2%;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.78%增长到3.52%;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615户增长到4578户、增长6.4倍;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由88.22亿元增长到866.97亿元、增长8.8倍……

近年来,合肥一直坚持高位谋划推动,抓好顶层设计,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。

2021年,合肥出台了《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》,从法制层面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。树立“科技即产业”的发展理念,成立了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。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,建立横向协同、纵向联动的科技工作机制,调度推进科技改革、科技项目、科技政策等重大事项,充分利用全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,构建了全市“一盘棋”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“大科技”格局。

在合肥,创新人才能更加愉快创新。因为除规范化制度外,合肥还全力提升创新服务。例如,推进科技领域“放管服”,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,实施科研项目经费“包干制”,为科研人员“松绑减负”。同时,推动科技攻关机制改革,采用“揭榜挂帅”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,着力解决重点领域难题、关键共性技术问题。

同时,合肥不断强化政策资金引导。逐年修订调整支持科技创新政策,聚焦科技成果转化、企业研发攻关、创新平台建设等关键环节,运用“借转补”、科技金融等方式,加大资金支持力度,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74.1亿元,较2012年增长6.7倍。

成果培育“一站式”

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与科技成果的应用,都离不开成果转化服务。聚焦成果转化中的难点、堵点和痛点,合肥建立了全链条、闭环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,为企业与科研院所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从成果转化的“发现端”便介入,合肥通过组建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,常态化登“门”(校门)入“室”(实验室)对接高校院所,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库,让成果宝藏不再被“埋没”。同时,对发现的科技成果,合肥建立了概念验证中心,多维度评价科技成果在技术、经济等方面价值。此外,合肥打造了“‘科里科气’科创荟”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品牌,常态化组织路演活动,嫁接科技成果与应用市场。在此基础上,合肥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,投早、投小、投自主,起到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“第一撬动力”作用。

在成果应用上,突出重点领域、先试先用,合肥打造了首批155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,首创建立场景创新中心,让成果应用“显而易见”。

创新生态“一片天”

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,推动科技创新不但要有持续、强力的支持,还要有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。合肥坚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科技创新,打造出大胆创新的“一片天地”,充分释放各类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,释放企业创新潜力。

获批国家级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,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,协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,获批G60科创走廊城市合作园区8个……一直以来,合肥坚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,将每年的9月20日设立为“合肥科技创新日”;建成运行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;积极举办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、合肥市“三创”大赛、科技活动周等系列赛事活动……一直以来,合肥通过多种形式,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,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、支持创新的良好生态。

曾经,合肥靠创新起家。一步一个脚印,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今天,合肥靠创新当家。在科技强国中担纲承梁,打造出一个个产业地标,塑造出“科里科气”的城市气质。沿着创新之路,合肥正靠创新发家,一路飞奔,逐梦前行。(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)

关键词: 合肥市科技创新指数 科技创新指数 科技创新 综合创新实力 高新技术企业